蒙特梭利教育分為六大領域: 日常生活練習、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文教育、文化教育和藝術教育。而日常生活練習是蒙特梭利教育的起點,是嬰幼兒獨立生活、思考與學習的開端,也是其他蒙特梭利教育中其他五個領域的基礎,不論從社會心理科學的角度或人類生理學的角度都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會是2-6歲幼兒的第一堂課,也是蒙特梭利教師訓練實務課程的第一堂課。
隨著大腦神經認知科學的一日千里,讓我們真正有機會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重新檢視蒙特梭利教育的實用性及時代性。日常生活練習就是希望讓幼兒能夠在社會情境中適應各種環境的需要,如同蒙特梭利博士所言,幼兒是文化遺產的傳承人,而日常生活形態和方式又是各文化的一部分。日常生活練習是幼兒智能發展的重要基礎,如蒙特梭利博士在吸收性心智,動作在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一章(P.180)明白指出,心智的發展是經由幼兒的動作而來…動作幫助心智發展,而心智又更新下一個動作與活動的表達方式。…因此心智和動作是一體的兩面。而日常生活練習的目的正是對於幼兒在動作控制、身體協調性、大小肌肉動作進行分段並精確的練習。而這樣的訓練不是來自於成人的意志,而是出於幼兒對於自己能力、興趣的取向,自我選擇工作,因為這樣的設計,大腦的接受程度又較被強迫機械式練習的方式大得多,腦神經認知科學教授洪蘭博士曾在她的演講中提及一個自我意志和機械式練習的例子,有一位以年過五十歲的中風病人,右手癱瘓無法活動,醫師將其左手綁起來,並讓他用右手練習切牛排,為了能吃到牛排,經過半年的練習,右手已經可以切牛排了。洪蘭博士根據研究下了這樣的結論,自我意志的練習,大腦神經連結的效率比讓其他人抓著手練習的連結高出一千倍。換句話說,若是自我意志練習的一次的腦神經連結,幾乎等同其他人抓著他練習一千次的效力。可見幼兒自我選擇的重要性,這是由腦神經認知科學所驗證的方式。而主動學習,也是未來學習成功的重要關鍵。要幼兒能夠自己選擇工作,且能夠專注,身為指導員的我們就必須創造一個合乎幼兒發展階段的情境;同時,能吸引幼兒工作的環境也必須是單純美觀,且經過仔細規劃的教具擺設和裝飾,同時一個充滿愛與關懷,隨時提供適切協助的蒙特梭利教師。這不但是幼兒期盼每天去工作的場所,也是成人想要置身的工作環境。只有透過這樣的環境,幼兒才能透過自我選擇,獲得獨立心,並且得以獲的生命的發展。例如: 生活自理活動、環境的照顧和大小肌肉協調的發展等。
從社會心理層面而言,2-6歲的幼兒非常渴望發展自己的各種知覺及能力,所以,他們可以透過日常生活工作的練習,感受到自我獨立的成就感,同時建立其他領域的基礎,例如: 日常生活練習中的兩指抓和三指抓,以及教具操作從左到右的操作方式,都在預備幼兒下一階段的書寫能力,當幼兒發展到書寫的爆發期,一切大小肌肉協調、手眼運用都俱足時,其能力便以驚異的速度展現,而文字從左到右的閱讀方式,讓幼兒從操作日常生活練習開始,習慣從左到右的視覺移動,對於未來幼兒閱讀能力的增進也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教師對於教具的示範有一定的順序和規則,意在培養幼兒基礎能力的建立,但是幼兒會根據自己發展上的不同,可能會有異於老師所教的方式,只要不是影響其他人或破壞教具的意圖,便可以允許。這樣也是提供幼兒創造力的方式,有些幼兒會發展出更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操作。如同蒙特梭利博士在瞭解孩子一書第三章孩子的活動與獨立性中所說的(P.20): …基於對孩子發展上的原則,面對孩子時,有兩件最根本的事要嚴肅以對: 第一件事是孩子對於活動的熱愛,以及熱切想要完成一件事的渴望。第二件事就是孩子的獨立性…
若從大腦神經發展的角度,大腦有兩個重要的發展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大腦的可塑性(Plasticity),也是大腦神經細胞異於其他身體器官的細胞之處--功能改變結構,換句話說,我們如何使用大腦,神經突觸的連結自然會朝我們使用它的方式來發展。大腦發展的前六年是人一生當中,神經突觸連結最快的時期,環境刺激的適當與否和其結構及功能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這也是早期療育的理論依據,因此,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活動,對於他們此階段的發展有其重要的意義,所以,許多家長認為不讓孩子做家事就是愛她/他,事實上對她/他的發展反而形成阻礙。第二個原則是大腦的刺激(不論是內在或外在的)都必須是該個體適當的挑戰(Just Right Challenge)。當幼兒面對太難的挑戰時,例如要3 歲的孩子要做5 歲孩子的工作,對於孩子就會形成壓力,而孩子自然會排斥而不喜歡該工作或任務;相反的,如果工作太簡單,大腦自然會覺得無聊而開始有其他負面行為出現。所以,當孩子經示範後,我們邀請她/他再做同一樣工作,若他/她採取拒絕的態度,我們應該反省這項工作是否過於複雜或過於簡單。因此,蒙特梭利教室的日常生活練習區,將工作細分為更適宜幼兒發展的步驟,提高幼兒自行工作的成功率和成就感,以協助其獨立:
而日常生活練習有以下這些內容,這些基礎能力都是為了未來智能上的發展所做的準備。
1. 動作控制 – 大小肌肉的協調控制,讓孩子從真實日常自理的工作中,獲得更好的 大小肌肉協調。如: 走路、站、坐、搬、摺、倒、缝、切等。動作控 制的發展,一定是從陌生到精熟,要達到精熟的目的就必須不斷的重 複練習,而兩歲以上的孩子,便具有重複練習的天性。透過蒙特梭利 日常生活教學將動作細分為適合孩子學習的部份,讓孩子能透過適當
的挑戰,在動作控制上能夠熟練並且獲得獨立的自信。而動作控制, 是其他三項的基礎。
2. 自我照顧 – 舉凡一切生活自理相關的活動都是自我照顧的範圍。如: 刷牙、穿衣、 穿鞋、吃飯、脫衣、摺衣等,能夠自己處理生活的活動,是孩子自信心 的重要里程碑。這也是為什麼生活自理在 2 歲到 6 歲的兒童發展上, 常常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而且,要能夠照顧環境之前,一定要先能照顧 自己。
3. 照顧環境 – 從教室的環境到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都是幼兒可以學習照顧的課題,而教室內的日常生活練習區就是這些環境照顧的基礎。
4. 社交行為 – 門的開關、打招呼、應答的方法、感謝和道歉等,這些基本的社會禮儀是幼兒習慣與人相處很重要的基本能力,也是往後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這四個重要的訓練,不但是準備一個全人,更是智能與人格的基石。從兩歲半到六歲的階段中,日常生活練習佔有非常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它是兩歲半到四歲前主要的課程,同時,它對於在蒙特梭利教室的幼兒情緒穩定和獨立心的培養也有重要的功能。即便到了五歲後,當幼兒在其他領域工作一段時間,想要調劑一下,日常生活工作也常常是他們調劑的方式之一。
總之,日常生活練習的重要性常常因為家長的誤解而在蒙特梭利教室被忽略,它對於其他領域的準備和準備一個正常化的幼兒極為重要,如果,蒙特梭利教育是一輛帶領孩子前往全人境界,找到自我生命價值的火車,那日常生活練習就是那輛火車頭,這輛火車要能夠駛向終點,不能沒有火車頭;日常生活練習是帶領蒙特梭利教室幼兒進入蒙特梭利浩瀚學習新世紀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蒙特梭利教師在教師訓練課程中最多、最有挑戰性的課程,因為,它所代表的絕不是父母所看到的刷洗桌子、整理家務的工作,而是智能與人格接軌的重要工作。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